花钱就能修复征信?别信!

    www.lz114.cc来源:川江都市报时间:2022-04-19

征信不良,将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那么,花钱就能“修复征信”吗?千万别信!

为整治“征信修复”乱象,加强个人信息保护,维护人民群众征信合法权益,4月14日,中国人民银行泸州中心支行、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市场监管、公安、网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,共同推动泸州“征信修复”乱象专项治理“百日行动”。


多部门联动 专项治理“征信修复”乱象


泸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征信修复”乱象专项治理“百日行动”将主要根据征信舆情监测,发现与泸州有关的可疑企业网站、手机移动应用程序(App)、小程序、公众号、微信朋友圈涉及“征信修复”“征信铲单”“征信洗白”等金融广告线索时,及时进行甄别、定性和处理。同时,“百日行动”期间,还将在泸州辖区内中国人民银行所有征信查询网点设置“征信修复”乱象举报箱,结合金融机构反馈,动态收集汇总群众举报线索。


此次专项治理行动,中国人民银行泸州中心支行将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联动,构建监管合作机制,通过多种渠道监测收集相关线索,对涉嫌非法买卖个人信息、假借征信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;对涉嫌违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,坚决予以取缔。


谨防遇骗局 “征信修复”属于虚假宣传


据中国人民银行泸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征信领域并不存在“征信修复”这一说法。社会上关于“个人征信可以修复”的说法均属虚假宣传,实质是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,故意偷换“信用修复”的概念,混淆视听,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,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,不仅不能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,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。这些行为不仅误导公众产生“征信逾期可以花钱摆平”的错误认知,滋生恶意失信意识,还会造成公众财产损失,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扰乱金融秩序。


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相关规定,“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,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;超过5年的,应当予以删除”。


“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,均无权随意修改、删除信用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,一旦发现违规修改或删除的行为,将依法进行责任追究或予以行政处罚。”中国人民银行泸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、保存、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、遗漏的,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,要求更正。信息主体认为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,可以向所在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。


“征信修复”骗局 小心这5种套路


1.“征信修复”职业代理人教唆个人捏造不实理由,甚至伪造证件或其他虚假材料,或者恶意投诉相关金融机构以图修改不良信息,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。

2.部分机构或个人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、有前景为由,诱导用代理、加盟方式办理“征信修复”业务,以此骗取代理、加盟费用。

3.部分机构或个人以培养“征信修复”专业人才为口号,谎称教授“征信修复”技巧或提供“征信修复师”考证服务,实则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。

4.部分机构或个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,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,声称当事人曾注册、办理过贷款,如不注销或还清所欠贷款将影响征信记录,诱导当事人转账汇款以骗取资金。

5.冒充客服,声称个人账户出现异常,若不及时注销账户会影响个人征信,诱导当事人在假网站、假平台进行操作后,盗用个人信息申请网贷以骗取资金。

中国人民银行泸州中心支行提醒广大市民,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以上涉及“征信修复”的违法行为或线索,可及时拨打该行征信举报电话0830-2286142,有关部门将维护你的合法征信权益。同时,关注“天府信用”微信公众号,可在“征信服务”中查看四川省查询网点及异议申请点详细地址;可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,了解自身信用状况。个人有权每年2次免费获取本人信用报告。要合理负债,理性借贷,按时还款,避免逾期影响个人征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