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外界传出消息,已经在珠海发展了32年的佳能因市场急剧萎缩、病毒长期肆虐,公司经营艰难,不得已终止生产。这事儿在网上得到了很多关注,佳能珠海的撤离是整个佳能中国业务的缩影,老牌相机霸主的败走堪称“时代的眼泪”。
早在2016年,就有疑似佳能的员工在贴吧晒公司福利待遇,称当时佳能珠海的薪资水平已经跟不上了,但在伙食、住宿、交通方面还是外企的一贯高水准。
据时代周报报道,17岁读书出来就进了佳能的前员工李青在2018年就明显感觉到智能手机的打压,后加之疫情更是雪上加霜,大量员工在2020年后陆续离职,如今产线剩下近千人,预计春节前会被全部遣散。
(佳能珠海大门及办公楼)
佳能关停数码相机生产线意味着将有大量工人失业下岗,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计算标准是: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,以3倍数额作为上限计算,且计算工龄的最高年限为12年。
而近日一份署名为佳能珠海有限公司的《关于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优待方案的公告》在网上流传,佳能珠海对员工的经济补偿十分优厚。
其公告显示,补偿金共分为经济补偿金、特别慰劳金、就业支援金、感怀铭记奖金和春节慰问金五部分。佳能珠海的本次优待方案不设定工龄上限。
在工厂关停前,李青的月工资是7000—10000元,这次拿到了约25万元补偿,他的同事工作了30年,最终获得150余万元补偿。
佳能珠海这份N+1、不设上限的补偿方案,收获不少好评的同时也遭到了大量质疑。
有观点认为,佳能珠海这是“恶意补偿”,存心拉高国内企业的补偿标准,有“扰乱”市场环境的不怀好意之立场。此番言论一出,针对该公司“恶意赔偿”的论调传播极为广泛。
市场经济条件下,企业兴衰成败很正常。佳能珠海也曾试图向日本总部求救,但遭到拒绝,遂决定撤退,这是市场选择与企业经营状况决定的。
客观来看,佳能的补偿标准确实高于业内,这可能会给同行造成一定的“压力”。
至于佳能的补偿标准高于法律标准,给员工优渥的赔偿,与员工体面地“分手快乐”,那是佳能的自愿选择。即使从功利一点的角度出发,认为佳能珠海是想借此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印象,那也无可厚非,厚道地善待员工,让员工在失业后有足够的心理慰藉,这是值得鼓励的。
回首来看,成立于1917年的尼康在2017年宣布停止江苏无锡子公司的运营;2021年关闭了2家日本本土相机镜头工厂,相机生产业务移至泰国。如今创立于1937年的佳能走过85个春秋,也面临着新的路口和考验。
经历过战乱和自然灾害、经济危机的巨头们,面对变化剧烈的市场,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,是否还能再续辉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