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着芦笙展示苗族蜡染技艺;从制作伞架到在伞面绘画,展示油纸伞制作技艺……四川省第十二届(春季)乡村文化旅游节上,在伞里文旅街举行的泸州非遗展演,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。油纸伞、苗族蜡染、传统酱油陈醋、吊洞砂锅制作技艺等众多泸州非遗项目“登场”,大放异彩,让观展者领略泸州非遗的魅力。这些项目也构成了泸州非遗的强大阵容。
油纸伞制作技艺
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是流行于泸州的传统手工艺,起源于明末清初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,被誉为“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”。2008年,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列入guo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9年2月,三把分水油纸伞被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为推动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播与传承,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还列入全日制中学美术教材,在全省开了非遗项目入选教材的先河。
陈醋传统酿制技艺
护国陈醋始创于1889年,已有130余年生产历史。产品经过4个步骤、36道工序,按照特有的祖传配方和传统手工技艺,固态发酵,三年陈酿精心配制而成,是传统小坛酿造食醋的典型代表。
护国陈醋酿制过程依靠人的眼观、鼻闻、口尝来完成,配药、制曲、存曲等方面特殊技艺的传承,则靠师徒长期的口授心传和不断的经验积累。
月母鸡汤制作技艺
在川南民间习俗中,自产妇分娩起后的40天,叫“坐月子”,产妇俗称“月母子”。观音场月母鸡汤制作技艺历史悠久,极具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性。2011年6月,观音场月母鸡汤被列为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观音场月母鸡汤制作技艺中,极其讲究刀功墩法。宰鸡前十分钟要给鸡灌一汤匙酒,使之加快血液循环,杀后鸡血方能流尽,且有利于去毛。下汤时,把鸡体分为头、颈、胸脯、背、脊翅、腿等部位单独分放,这是根据产妇产后时间阶段分食、根据鸡的各部位特点确定下汤时间。
酱油酿造技艺
在合江县先市镇,酱油的酿造分为工厂化、作坊、家庭制作三种生产形式。酱油经过几代人的技艺积累,在酿造过程中以返璞归真的自然状态呈现出来。
先市酱油坚持手工酿造,其传统酿制技艺列入了guo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被专家学者誉为“中国酱油传统酿造的活化石”。
吊洞砂锅手工制作技艺
两河吊洞砂锅制作从选材到制坯,再到煅烧、出窑,要经过75道手工工序;其原料采用当地特有的观音土,这种泥土质地细腻,可塑性强。
制作好的锅坯经煤火高温烧制后上釉,便成了耐酸碱、保温能力强、透气性能好的砂锅,适用于炖、煮、煨和煲汤等。
吊洞砂锅制作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。
苗族蜡染制作技艺
苗族蜡染是一项古老而独特的纺染工艺,源于苗族生产、生活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苗族蜡染是用融化的蜡,把花纹点绘在布匹上,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,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,除去蜡即现出美丽花纹。其工序繁多,作品纹样古朴大方,细腻工整,而且注重轮廓线粗细、虚实的变化,多为对称状。
苗族蜡染是苗族同胞的民间艺术,具有素雅的色调、优美的纹样、丰富的文化内涵,凭着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想象,在苗族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,生动体现了传统绘画口传心授的技艺,有着浓厚的民族特征。截至目前,蜡染布画完全由手工制作。完成一套苗族服饰的制作,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一套苗族服饰就是一部劳动史、一部苗族文化史。
五味本草药香传统制作技艺
五味本草药香,是以传统“香疗外治法”为理论基础,遵循药香配伍原则,选用芳香且具有保健作用的本土纯天然香药原材料,根据其五味属性,运用香药药性相互生发的原理,经过13道传统古法工序手工制作而成:熏香类、线香类、敷贴类等多种中医保健药香类型,通过气味引导药效通达人体,疏通气机、宣化消浊、消胀除痞。